第(2/3)页 二位公子争斗,其力必在身后之臣。 且自己常年辅佐曹植,无论读书,还是生活,皆与自己形影不离。 若丞相百年之后,自己辅佐曹植为王,那便是忠臣。 更是能臣。 地位更会直接上升,今后若是曹魏一统自己身为帝师,简直前途无限啊! 不单如此,就连杨家地位都会直线上升。 今番,司马懿突然发难,自己怎会袖手旁观? “臣听闻蒋干曾去鄱阳,意在游说周瑜,却不曾想,周瑜未曾入招,使得蒋干之辈无功而返。” “丞相,臣愿再入鄱阳,游说周瑜,势必说服周瑜来降。” 此言一出,瞬间打破了整场尴尬的气氛。 众为谋士皆窃窃私语。 倒不是看不起杨修能否事成,而是明知已有前车之鉴,此人却仍要前往。 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杨修如此贪功冒进,那周瑜之流岂是他能游说的吗?” “是啊,这绝非上策,蒋干就是典型。” “江东周瑜,乃是将才,其聪慧过人,将手握十万雄兵,此方法未见成效。”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仍在私下嘀咕。 周瑜可谓握着江东命脉,若真有反心,可自立称王。 又怎会屈膝于他人之下? 虽敌我双方实力差距悬殊,可周瑜又有诸葛孔明辅佐。 此人更是用兵如神,手下猛将如云,在家曹魏之兵不善水战。 中间各种各样的因素交杂错综。 任何一个因素,都能决定战势的胜败。 游说根本就不合情理。 杨修虽听的一清二楚,却没有给予任何回应。 在他的眼中,这些谋士也不过尔尔。 皆是蝼蚁一般,见风使舵之辈,实在难成气候,更无法与自己相知媲美。 因此实在无心与他们争论。 只等自己完成任务当真游说那周瑜来降,才能狠狠打他们的脸。 再加上此乃大功一件。 丞相眼中众谋士之间唯有顾泽方能入其真眼。 也正因有了顾泽,自己始终未曾受到丞相注意和重用。 此人确实挡住自己上进之路,使自己这颗金子埋于尘埃之下,未见发光。 如今若是此事当真能成。 定能先导顾泽在丞相心中的地位。 于战略上讲,江东之势可不战而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