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杨慎却话头一转:“弘治十七年六月,孝宗皇帝突然传召内阁刘健、李东阳、谢迁等大学士,称张天祥案是大案而且审理不明,还需要详查。 三位阁老和孝宗皇帝爆发了冲突,脾气素来极好的孝宗皇帝发了怒,谢迁阁老坚持还是赶快判决结案比较好。刘健和阁老和稀泥,称案子是大理寺和都察院在负责,如果案情不清,还是先由他们继续审理为好。” 秦柳也忍不住打了个哈欠,虽然这事和刘雪绛的祖父有关,可与她并没什么关系。 “这事,引发了皇帝与内阁的一次激烈冲突。内阁不同意孝宗皇帝重审此案的旨意。孝宗皇帝却铁了心要重审冤案,说‘此乃大狱,虽千人亦须来,若事不明白,边将谁肯效死?’十一月此案在午门由孝宗皇帝亲自审理,果然为冤案。” 秦柳终于点点头:“这话说得不错,孝宗皇帝倒不是昏庸之辈。” 杨慎却笑了:“你可知道,谁人把这个冤案捅到孝宗皇帝面前的?” 秦柳摇摇头。 “是你啊,阿绛!” 秦柳瞪大了眼睛,啊这! 这原身的记忆也太不靠谱了,这件事她完全不知道! “此话怎讲?” “这事应该是有人知道刘阁老刚正不阿的名声在外,所以特地向你们刘府投了冤案的状贴,被你拿到了。你却神通广大,通过锦衣卫和太子把这事直接捅到了御前。” 秦柳很诧异:“为何我不把这案子直接报给我祖父?” 原身刘雪绛的祖父刘健是当朝内阁首辅,文官中的领头羊,为什么她不给祖父反而交给锦衣卫和太子?她又是怎么认识锦衣卫和太子的? 杨慎看了一眼一旁认真听着的小哑巴,还是说道:“你应该报给了你祖父。他老人家却不好出面,暗地里安排锦衣卫和太子那边拿到了状贴。” 秦柳更吃惊了:“他是内阁首辅,为何不好出面重申冤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