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寿诞风波(二)-《我见公子多有病》


    第(2/3)页

    “京中正经的子弟人家谁会去听了一帮叫花子的嚷嚷,就跟着一群无赖闲汉去凑热闹?不过你三堂哥当时正在街上闲逛,抬腿儿就跟着去了。谁知转了一圈,回来便跟那吃了麻椒的猴子一样,一蹿三蹦地来寻我,让我猜猜他在方金堂的坟地里遇见了谁……”

    说着二伯母抬起一条秀气的眉毛优雅地翻了个白眼儿。严恬实在忍不住,捂着嘴“噗嗤”一下笑出声来。

    清冷娇矜的二夫人点了点头,不以为忤,“你倒也不用奇怪。我向来厌恶那追名逐利的禄蠹,因此并不揪着你三堂兄去钻营什么经济仕途,反正靠着定安侯府的荫庇,子孙总是饿不着的。人生一世,草生一秋,康健喜乐才是要紧。他才十七,以后的路长着呢,便是只想一辈子做个富家翁我也不觉得有什么不行。现在他看着虽不着调,但心性德行还是好的,这才最为要紧。所以你三堂兄虽知道些原委,你却并不用防着他。亲疏里外,他还是能分得清的。

    “这个家里上上下下其实还是挺和睦的,没有其他大族宅门里的那些糟心事儿。几个男孩儿也各有各的好处。严忻是长房长孙,人品心胸学问自是不必说。

    “严愉嘛,处事灵活,颇办得几件事,不过也是够皮的。虽比恪儿大了两岁,面上做个稳重样儿,但实际也是个混世魔王。若不是那几日让他去了庄子上看着春种,说不定就一起凑这个热闹了。况且以他和秦主恩的交情,定然掺和得更起劲。”

    “二伯母通透!这话说得也诙谐!”严恬忍不住笑了起来,愈发觉得这位二伯母是个妙人。表面目下无尘,心里却通透不羁。于是忍不住狗腿地拍了拍马屁。

    不过她随即也暗自腹诽,怪不得这几日没见到严愉,原来是去了庄子上。以大伯母的为人处世,严愉这趟出去还真是有点儿意思,颇似故意将人支使出去,免得他跟着秦主恩掺和平国公府的案子。

    想想之前严愉去洛洲的目的,那可是奉了母命去敲打她的。初来京城时,大伯母虽然亲切和蔼,可出身宗室又是侯府主母……自然不只是表面的慈祥和善。严恬不禁低头一笑,只觉得这世上的人真是有趣。

    二夫人抬头看着严恬自然而然地坐到自己身边,态度亲昵,笑容讨喜,原本清冷的脸上微微闪出一丝笑意来,问她道:“为何就喜欢律法狱案了?现下的小娘子们喜欢的莫不皆是吟诗作对,笔墨丹青,又或者下棋抚琴,刺绣女工。你这孩子倒奇怪,且喜欢这个?”

    严恬看着她甜蜜蜜一笑:“那二伯母喜欢什么?吟诗作对,笔墨丹青,又或者下棋抚琴,刺绣女工?哦,我刚刚听那刘家小姐说二伯母年轻时是有名的才女,那想来定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二夫人出身名门,又才貌双全,平日里自然清冷自持些,却并不是不通人情世故,只是懒得应付那些蠢人罢了。如今见严恬有意亲近,又甚投脾气,于是也愈发和煦起来,刚刚那丝笑意又深了一层,“你这孩子倒不认生,竟开起长辈的玩笑来了。”

    严恬忙笑着讨饶:“二伯母可别怪侄女放肆。严恬自幼丧母,跟着父亲长大,于女儿家的本分、姐妹间的人情世故上,竟多有不通。正要依仗两位伯母教导提点呢。二伯母又素有才名,可不正是严恬的榜样?!便是只学得两位伯母之万一,对侄女来说也是受益无穷……”

    “你这丫头!”严恬的话未说完,二夫人便似笑非笑地看着她怪道,“就你这口齿还叫‘人情世故多有不通’?和你一比我倒算是个不会说话不通世故的了。”

    “二伯母自是‘风骨非凡’!有道是,‘独惜野梅,风骨非凡,品格胜如多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