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证言-《我见公子多有病》
第(3/3)页
想也知道,小姐是死于血崩,仵作根本验不出她生前被人下了红花。而陆氏作为东静伯长女,平国公府大公子之母,又岂是我一个小小婢女无凭无证下便能指认扳倒的?一个弄不好,我反而会因诬告获罪。若如此,必然打草惊蛇惊动陆氏,那小公子的处境便会更加凶险……
黄大将军把这些道理掰开了揉碎了讲给我听。我自然不是那听不懂道理不知道好歹的人。可小公子如今这处境我却着实忧心。于是便跪求大将军,请他看在柳氏一脉的份上,救救小公子。小姐的大仇可以暂且隐忍。可小公子却万万等不得!
于是,黄大将军便去求了太后。
大将军跟太后说了什么不得而知。能猜测到的是,以黄大将军谨慎的性子,无凭无据下必不可能提及柳氏之冤,也更不可能状告陆氏。但能保住小公子一命已是天大的恩情。
果然,不到半年国公府便闹了一场,有黄大将军之前出力,太后自然神兵天降及时出现,小公子随后被接进了慈宁宫……
馒头庵里那口棺材空了,已引陆氏起疑。我隐于京城数月实属万分侥幸,现心愿达成,便听从黄大将军之言跟着他回了西北。
永治十五年,黄大将军再次回京述职,我请求跟随。并想方设法于府外见了时年已经十二的小公子一面。那日我将他母亲的冤情全盘托出如实相告。可让我惊奇的是,当时那个十二岁的小小少年在听到这些后,竟不过只有那么一瞬的惊讶,却也只有一瞬而已。并未如我料想那般愤怒难过或者难以置信。他理智得如同一个成年人,平静得像早有预料。我甚至生出一丝怀疑,他是否早就知情。
由此可见,这些年他应该过得极糟,不知被陆氏如何搓磨,否则他当时不会有种“原来如此”的释然与恍然大悟……
我知道太后娘娘一直看顾着小公子,小公子身边定有娘娘的人。原想着大仇如何得报小公子自有决断。可直到戚大人找到西北黄家来,我方才知道事情竟会发展成这样一个结果。
如今我来这京兆府击鼓鸣冤,就是要翻当年柳氏夫人的冤案!我要告诉天下人,方家的二公子没有错!他手刃的不是什么养恩大于生恩的继母,他手刃的是杀他父母心如蛇蝎十恶不赦鸠占鹊巢的恶人毒妇!他为父报仇何罪之有?为母平冤何罪之有?陆氏她也配提养恩二字?呵呵,东静伯府真是连老脸都不要了!
……
是夜,不要老脸的东静伯府全员秉烛商议直至天明。
第二日早朝,东静伯老爷子颤微微地亲自敲响了泰和殿外的登闻鼓,喊冤声直达天听:“奸人作祟,陷害贤良。为保脱罪,造谣污蔑!”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