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天下-《神皇纪元》


    第(2/3)页

    墨衣淡抹清装地走了进来,跪坐在皇帝身畔,替他捏了捏肩:“陛下有心事吗?”

    萧云鹤转头看了她一眼,反问:“你怎么突然来了?”

    “怎么,臣妾想念你了,来看一看你,还需要特别的理由吗?”墨衣婉尔一笑,继续替他捏着肩头,“陛下是不是想说,无事献殷情,非奸即盗呢?”

    “行了。朕现在心情有点烦闷,不想开玩笑。”萧云鹤有些不悦,“你来找朕有什么事情?”

    “就是为了陛下心中的烦闷之事而来嘛!”墨衣非常地有耐心,一点也不生气,徐徐说道,“就在刚才,臣妾见过文安公主了。”

    “嗯?”萧云鹤惊讶的看向墨衣,“你见过她了?见她做什么?”

    “说了一些该说的话。”墨衣的神色多有神秘,“陛下,臣妾知道,你对这个皇妹一直都特别喜欢。而且,当年她的出走,一直都是你心中地痛处。如今她回来了,你却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她,对吗?”

    萧云鹤愕然地看向墨衣:“你……跟她说什么了?”

    墨衣咯咯的笑了起来:“陛下,臣妾可是很少见到你像现在这样地紧张哦!看来,亲情在你心中的地位,也是非比寻常嘛---你就安心啦!臣妾可不是长舌妇,不会搬弄事非胡说八道的。而且,文安公主是一个知书达理善解人意的好女孩儿。其实,她心中早就释然了。只是一直有些拉不下面子来呢!陛下,你是男人、也是兄长,是不是应该主动一点向她示好呢?毕竟,抛开君臣不说,你们是一家人,是兄妹嘛!陛下作为皇帝、长辈。是不是应该先拿出一点胸襟和风度来呢?”

    “这么说,文安不怪朕了?”萧云鹤有些欣喜,一把抓住墨衣的手。“真的?”

    “哎呀,陛下你捏疼我地手啦!”墨衣嘻嘻一笑撞倒在了萧云鹤的怀里,“文安公主就在大吉殿里,等着你派人去传召呢!”

    “那好!你快去给朕传召,让她到武德殿来见驾!”萧云鹤欣喜过望,将墨衣搂在怀里狠狠亲了一口,“墨衣,你真是朕的贤内助呀!”

    “女人和女人,总是好说话一些嘛!”墨衣得意地嘻嘻直笑,“陛下你该如何谢我呢?”

    “那便……晚上再说吧!”

    墨衣嘻笑的翩然而去。不久以后。文安公主就出现在了萧云鹤的面前。

    几年未见,文安公主已经从一个含苞欲放的小姑娘。变成了亭亭玉立的可人儿。萧云鹤有些恍然如痴。心中想道:我那兕子长大成人,是不是也是这个模样呢?

    文安站在那里,低着头。一言不发。

    萧云鹤干咳了一声:“燕儿,过来坐吧。”文安依旧没有说话,静静的坐到了皇帝身边来“这些年来,你过得好么?”

    “好。”

    “看过父亲了吧?”

    “看过了。”

    “路上辛苦了……”

    “还好……”

    萧云鹤有些发愣了,不知道还有别的什么说辞。

    文安公主抬起头来。眼睛里已然噙着泪:“陛下。我不怪你了。以前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我知道,其实你也很不容易、很为难、很矛盾。这些年来。我长大了,明白了许多的事情。我知道,当年如果胜负换个方向,父亲和哥哥同样不会放过你。我一样会非常的伤心。这种事情,不是我能避免地,我注定了要伤心。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些事情我已经看得淡了。只要以后我们都能过得好,那就行了。”

    “燕儿,你真是这么想的?”萧云鹤略有点激动,“你真地不怪……我了?”

    “嗯……”文安地脸庞上流下了两行泪来,“淑妃娘娘跟我说了许多。说起你们在西川时的种种经历,说起你的报负和理想,说起了父皇和哥哥当年做错地许多事情,也说起了大齐的以前和现在。我知道,你是个好皇帝,也是个重情重义的好男人。现在,连父亲和哥哥都能不怪你了,我又凭什么记恨你呢?”萧云鹤长吁了一口气:“燕儿,你能回国都来,我不知道有多高兴。你知道吗,我得到江山、消灭吐蕃,加起来也比不上你们对我的宽恕与理解。在世人的面前,我是高高在上地皇帝。可是实际上,我也是血肉之躯地人。我也需要亲情,我也有感情。当年你的离去,是我心中永远地一个伤痛。现在你回来了,就不要再走了,好吗?国都是你的故乡,这里有你的亲人,有你的家。”

    “嗯……燕儿不走了!”文安哭泣起来,泪眼滂沱,“这里是我的家!有我的父亲哥哥们!”

    萧云鹤也有些悸动,轻声说道:“还有,你的小漠哥哥……”

    “小漠哥哥?……”文安惊讶的看向皇帝,从他的眼神中品读出许多的温柔与慈爱。这个儿时的称呼,皇帝居然还记得。

    “小漠哥哥!”文安突然激动的呼唤了一声,一下扑到了萧云鹤的怀里,“小漠哥哥!”

    “乖,我的好燕儿!”萧云鹤紧紧抱着文安,差点也涌出一些泪来。

    三天以后,御医急报,太上皇怕是不行了。

    萧云鹤带着家人赶到,齐齐跪于榻前。

    太上皇回光返照,支起一只手来:“皇帝……”

    “儿臣在此!”萧云鹤急忙上前,伸出了自己的两只手,握住了的那一只手。太上皇的眼睛只能睁开一道儿缝了,浑浊没有焦距的看着皇帝:“我终于是要走了,解脱了……不管怎么样,谢谢你这些年来的厚待和照顾。你是我们老李家的骄傲,是天下人的好皇帝。我过去见到了老祖宗们,会告诉他们。你很出色,很不错。”

    “嗯……”萧云鹤无言以对,只能紧紧握着太上皇地手。

    “快立储吧……”太上皇艰难的转过头来。看向跪在榻前的那些孙儿们,说道,“太子乃国之根基,当早立以正人望。别再像我当年那样糊涂啦……早点立下太子,培养其威望德性,有助于人心稳固江山稳定。”

    萧云鹤心中飞快地一动,弯上腰来轻声道:“父皇,儿臣当立谁为储?”

    太上皇停顿了半晌,用极低的声音说道:“景兴太平盛世,需要的是文治贤明之君。来延续你取得的辉煌。其实,只要你用心。以你的能力和你的妃子们的德行。从现在开始着手,哪个皇子都能培养成合格的储君,你并没必要为难的去选择。乱世立贤。盛世立长,唯此而已……”

    “嗯,儿臣知道了……”萧云鹤缓缓抬起头来,看向跪在身前的妃子儿女们,宣布道。“朕宣布。立皇长子李铎,为东宫太子。李铎之母独孤墨衣为皇后!”

    “好、好……好啊!”太上皇连连说了三个好字,突然一下顿住,那只紧紧握住萧云鹤的手,紧跟着就软了下来。

    萧云鹤大声呼喊:“父皇!----”李诵和文安更是大声哭号起来。

    太极宫和大明宫地钟鼓楼,响起了凄怆悠长的钟声。整座皇城,笼罩在了一片哀怨之中。

    大齐景兴五年十月十七,太上皇太上皇驾崩于大吉殿,享年五十四岁。举国哀恸,废朝半月操办丧事。

    与此同时,皇帝立下长子李铎为东宫地消息,也不捷而走。有人欢庆,有人失落,不一而足。

    大齐景兴五年地这一年,注定要被载进史册。就在这一年,大齐北伐、西征。拿下了草原、收复了河陇、击败了吐蕃。然后,太上皇驾崩,皇帝立下国储。

    为何要立长子铎为太子?

    这个问题,无数人思考了千百遍,得出千百种理由和结论。包括萧云鹤自己,也思考了千万次,有过千万次不同的想法。

    到最后,万宗归一,结局和事实就是,李铎成了皇太子,入主东宫成为储君。独孤墨衣荣升为皇后,母仪天下统领后宫。

    太上皇的丧事,办得极尽哀荣。虽然他曾经不是什么好皇帝,可是现在皇族地威信已经深入人心,普天之下的臣民们还是给足了皇帝面子,都一起来哀悼太上皇。

    半个月后,太上皇风光出殡,厚葬于崇陵。按照大齐皇族礼制,在崇陵边修了房子,让李诵等人居住在此为父守孝。萧云鹤因为是皇帝,可以不必守墓,但也必须守孝丁忧。

    寻常人家为父母守孝,要弃官归故土守墓。帝王守孝,除不可纳妃外倒没有别的特别限制。毕竟国事为大,犯不着皇帝都不当了去守着一块黄土。

    不过,萧云鹤偏偏借题发挥,要在宫中吃斋念佛为太上皇祈福守孝,让刚刚册立的太子李铎监国。

    这一消息传出,满朝惊愕。但是,皇帝的决定,无人可以更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