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 希特勒的诚意-《超级科技强国》


    第(3/3)页

    “开诚布公,一步步抛出我们的底牌。元首给我们的时间不多,而张蜀生是一个很少会让步的人,并且非常精于算计。他们的军队打到中亚后明明可以一举推进到乌克兰,却反而停顿不前……”里宾特洛甫缓缓地说着自己的看法,心中却已经在反复考虑自己此行的谈判事宜了。

    两天后,中方以外交部副部长欧阳明和军方作战部长粟裕任为首组成谈判组,与德国人展开了谈判。

    这次谈判异乎寻常的顺利,面临盟军登陆欧洲,压力山一般大的德国人一上来就提出了要求,以及相应的交换条件。

    里宾特洛甫非常清楚一点,与在德国一样,整个中国能够最终决定事情的还是他们的大本营那位元首,所以他决定反其道而行一上来就投出自己的条件,只保留最后的底牌,这样能够给中国人的大本营和他们的委员长更多的考虑时间。

    当天晚些时分,众多军政要员再次汇聚在元首办公室,讨论德国人提出的要求和条件。

    “德国人主要提出了三方面的要求和两大交换条件。”

    欧阳明作为谈判负责人之一,简单地为在座的要员们介绍起来,“

    第一,军事行动方面,德国人希望我们能够立即从中亚向欧洲方向展开进攻,苏联人为了防止德国人打通和我们的连接通道,部署了重兵阻拦他们。希特勒希望双方合力打通这条通道。

    第二,军事援助方面,德国人希望我们能够提供大规模的军事援助,尤其是飞机和坦克,帮助他们对抗盟军。

    第三,技术援助方面,他们希望能够获取一些我们的高新技术用于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

    两个交换条件是:

    第一,德国人将集中全力,计划在三个月内彻底打败苏联,届时,整个莫斯科以东,德国人将完全交给中国,双方以莫斯科为界限,划定两个小国作为缓冲。

    而且德国人将立即展开对印度和阿富汗的大规模进攻,以最大力度配合中国解决东南亚战争。

    第二,作为军事装备和技术的交换品,德国将用集中了欧洲各国与中东各国的希特勒亲自掌控的纳粹战略储备黄金来作为交易,另外,在占领了阿富汗后,德国将提供40%份额的中东已发现石油拥有权给中国,并且协助中国修建两条铁路,欧亚大铁路和中亚大铁路。

    其中,除了中国需要必须承担的设备和材料外,德国将提供不少于200万人的劳动力,力争以最快速度修成。”

    听完这些,哪怕是张蜀生也是眼前一亮,这些条件看似有些不可思议,但却非常巧合地与张蜀生心中未来的世界战略相符,!。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