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炸掉曼哈顿-《超级科技强国》


    第(2/3)页

    至少,从外部来讲,如果没有一个团以上的精锐部队展开猛烈进攻,则几乎没有可能攻破。当然,如果是从内部……

    洛斯阿拉莫基地内部,第五区食堂。

    第五区是核材料研究区。经过铀提炼工厂提炼出来的铀材料,一直是在该研究区展开研究。

    偌大的食堂里,随着夜色渐深,就餐的人越来越多,在这个巨大的科研基地,你能见到来自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各国的科学家。

    人们彼此用英语打着招呼,但实际上,和你说话的人,可能来自任何一个国家。

    不过,由于计划的保密性,除了第五区的人,很少有人能够知道自己在研制核武器,哪怕是第五区的大部分科研人员,也仅仅是以为自己从事的是核物质的研究。

    早在去年底,第五区就投入了高强度的实验中,从某个核材料工厂运来的核材料,在第五区进行深入分析,为最终提炼和使用武器级铀做理论性研究。

    坦科尔是一名来自印度的核科学家,由于其在铀研究上的做出的重大贡献,他是洛斯阿拉莫基地第五区研究项目的一名负责人。

    作为一名印度人,坦科尔保持着印度人的几乎所有习惯,除了作息和日常生活习惯外,他对咖喱有着偏执般地爱好。

    但是今天,他的同事们却发现,他并没有如往日一样,要一分咖哩炒饭,而是点了一份颇具东方特色的午餐。食堂提供全世界几乎所有著名菜式,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中国菜。

    坦科尔手中端着的这份丰盛中国餐,三荤两素,虽然是美国厨师做的,但红烧肉和回锅肉以及青椒炒肉的味道却做的不错,麻辣豆腐和干煸四季豆也做的颇有风味,虽然不是非常地道,但却勾起了坦科尔的食欲。

    坦科尔选了一个靠墙的位置,从他的位置望向前面,正好有一面挂镜。

    “坦科尔,你居然没有选一份咖喱饭,上帝。”

    一旁的同事见了他的午饭,都表示了感慨,平日里,坦科尔一贯的印度餐风格,很难让这些美国人接受,但他却吃的津津有味。

    “人的口味总是在不断变化,就像爱丽丝对丝袜的爱好,每天一种颜色和款式。”

    坦科尔幽默地一笑,和同事开起了玩笑。

    一边享用着这份熟悉的中国午餐,坦科尔的目光不禁望向那面挂镜。小挂镜中,坦科尔找到了那张熟悉而又陌生的脸。

    棕褐色的皮肤,浓眉,高高的鼻梁……一个标准无比的南亚印度人的外表。

    在那么一瞬间的失神中,坦科尔似乎看到了一张模糊了的脸,比这张棕褐色的脸白皙许多,是一种黄皮肤的颜色,眉毛也没有那么粗大,鼻梁不是那么高,嘴唇也没有那么厚……

    “嘿,坦科尔,给你一份报纸。”

    一名美国同事拿着一把报纸,见坦科尔有些出神,便递了一份报纸给坦科尔。坦科尔的眼中闪过一丝异色,随即接过了报纸。

    这是一份文摘报,没有自己的新闻报道,除了广告,全是转载其他报纸的新闻报道。

    几乎是下意识地,坦科尔翻到了这份报纸的第四版a页。

    这是一篇关于中国的报道。

    报道的标题是“东方的义务教育”。

    坦科尔的目光瞬间就被新闻的那副配图照片吸引了。

    照片是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女人的特写,女人牵着小孩,那个小男孩的的笑容非常灿烂,穿着崭新的校服,站在校门口,身后的学校牌匾‘阜阳第一中学’在阳光下折射出耀眼光芒。

    配图的说明是‘陈爱国的父亲是一名国防军一等功臣,被追授一级华夏勋章,他作为英雄的法定继承人,不但能够享受16年制的最长特殊义务教育,还获得了一笔巨大的战争功绩遗产’

    这篇报道是介绍中国人的义务教育,而作为义务教育的典型,图片中的少年则享有特殊的16年制最长时间特殊义务教育。报道是从西方记者的角度进行采访,时间应该是中美全面海战之前。

    坦科尔虽然面色如常,但心中却涌起了巨大的波澜。

    陈爱国,这个名字他太熟悉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