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在这个时期,由于澳大利亚实在是人口过于稀少,大多集中在东部一些城市,西澳大利亚就显的更荒凉,几座小城也不受人重视。因为人多的原因,东部的资源发现就要快许多。 在谈判中,中国死守一个尺度,那就是中日在澳大利亚的占领,必须一分为二,而不是相互交叉。 或许是由于中国横亘在日本人南下的必经之地上,又捏着日本鬼子大海运的咽喉.迫于德国人施加的压力,日本人很爽快地接受了中日在澳势力划分,大笔一划拉,整个西澳大利亚就归了中国,而人烟密集得多,矿产更多,经济更好,面积更大的东澳大利亚,则归了小鬼子。哪怕是西澳同样有不俗的矿产资源,鬼子也自我安慰一番,在认为东澳大利亚好得多的心理作用下,爽快地答应了。 把荒芜留给中国人吧,让他们连最基础的人口都没有,更别提矿产和经济、统治。 原本小鬼子还卯足了劲,要和中目就澳大利亚的归属问题,好好地划分一下,否则,就搞出来一些动静,影响中国人接管。毕竟日军早很多占领澳大利亚,对澳的掌控要强得多。要交出嘴里的肉,即便是政治交换,谁都不会特别愿意的。 但中国人的爽快,让小鬼子有些受宠若惊,私下不知道偷笑了多少,骂中国人是蠢货,骂中国政府没有眼光,或许看中了西澳大利亚的荒芜,想开拓耕地或者牧场 在粟裕任的描述中,一个偌大的西澳大利亚局面,在张蜀生面前展现开来。 中原大地,信阳城。 在县政府设立的人才交流市场一角,正围满了一大堆人。 一名表情粗犷,但却穿着得体,一身上档次的西装,给这位透着些憨厚的黑脸中年汉子加了不少分,求职工人们一看,就将他划分到了,暴发户,一类。 他手中拿着大把的宣传单,旁边两个小工打扮的青年,正拿着一个电喇叭扯着嗓子在那大声喊。 “招人!!广福工程公司招...月薪劲.包吃住.月结,不结不是人。” 两人喊的内容都一样,扯着嗓子卖力地吼,三人身后的黑板上更是写着一行大字:开拓澳大利亚,新占领土等你加入我们携手开发。 宣传单上则图文并茂一些,除了招工细则和澳大利亚情况(武动乾坤最新章节.)的文字说明外,还有一副彩色印刷照片,图片上,一名手持钢枪的国防军战士站在山岗上,图片背景则是一座小城镇和一望无垠的大草原。 “师傅,这澳大利亚究竟在哪里啊?” 围观的求职工人们.几乎只是一会儿功夫就被这个月薪万)月结,包吃住的优惠条件给惊住了。 目前本地的用工市场一般能开到月薪,匆就算不错了。毕竟随着战争的深入,物价虽然有一定的波动,目前一顿单人工作餐的花费也不到一元钱。这个曰元还包吃住,听起来是很诱人的,也意味着,只要干一年,就能落下红口元的工钱,干净存下。 目前的物价,一顿最简单的工作餐不到一元钱一只钢表20元,一台谜仞机也不过50元,一辆自行车150元,一台黑白电视机210元一台彩色电视机500多元口 也就是说,哪怕你现在一无所有,只要能拿到这份工作,你一年干下来,家里里里外外能够换一套新的家什。老婆孩子能够换几套新衣服,狠狠心连房子都能翻新重盖。 所以.这个招工最吸引人的地方,除了工资高,就是管吃住外。这对于家庭还不是很宽裕的工人兄弟来讲,就是能够开足了火力存钱。 “在这里!.. 那领头的黑脸中年男子听到提问,倒是唰嘴一笑从背后抽出一张地图,在西澳大利亚和中国地图上比划了一下“,从这到这,路是挺远,不过现在的大船坐得舒服,一个多星期就到了,还没等你晕够船呢。我州从澳大利亚回来,来去都是坐大船。” 这中年汉子虽然看起来粗犷.但整个人倒是有一股子闯荡江湖的气势。求职工人提问,他作为老板.也耐心地解释起来。 中年人叫柳广福,是一个小工程公司的老板。柳广福没什么文化,但有一股子蛮劲,早年在西南打工,赚到了一些钱也多了些眼界,后来就拉着几个老兄弟一起顺应潮流,开了一个小工程公司。 都说商人逐利,柳广福其实本身不懂什么大道理,也没有太多文化,连赚钱的办法也是从别人学来的。在西南时候,他从自己那个大字不识一个的老板身上,就学到了两个道理。 第一个道理,要赚钱,跟政府的号召干。 第二个道理,要赚大钱,抢在别人前面跟着政府的政策干。 认准了这两个道理,柳广福就一帆风顺。 西南时期,每占领一个地方.柳广福就要带着工程队过去找活干,说来也是巧,他的工程公司虽然不大,但每一次都能得到机会。不是受雇于基层政府,就是受雇于军队,总是没缺过活计。 他们给镇政府检修过老房子.在大街上请理过垃圾,下河治理过河道,参与推倒过危房,跟着军队干过后勤运输,运过枪炮子弹,扛过麻袋,推过大... 凡是能赚钱的,柳广福只要遇到了,都干过,公司也越来越大,赚的钱也越来越多,但始终还不算上的去台面。 后来.人民军进攻东南亚的时候,他也一屁股带着队伍跟上,跑在后面,也捡了不少活。 这些年下来,当年的小工程公司,如今也是正规的大公司了,手下有数百名全职工人。东南亚战事后,赚了一把钱的柳广福,又挥军北上,跟着部队到了苏联,和铺天盖地的工程队一起,在新占领的苏联大地上,赚了不少钱。 但渐渐地,柳广福发现,单纯的工程公司,赚钱愈发地艰难了。竞争太大不说,国内那些一窝蜂跟着国防军跑的公司 简直是如过江之螂。 就在这时候,中国占领西澳大利亚的消息传回国来,再次鼓舞了全国人民。 面柳广福,则嗅到了极大的商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