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百万大扩军-《超级科技强国》


    第(2/3)页

    而反观我国,虽然南部和西部的军事压力很,但北部和东北部的军事压力却很大。暂时不提日本,我们和苏俄的领土边界线总长125oo多公里,除了在东北要对抗苏俄的远东军事力量,在蒙古以北地区,新疆以北以东地区,都和苏俄有着大量潜在的军事冲突可能。这样一来,我们势必要在北中国驻扎重兵。”

    总参谋长蒋百里补充道:“虽然红色苏俄刚刚经历过惨绝人寰的军队肃反大清洗,但他们的6军规模依然是世界第一。外界普遍认为,苏联只有多个师,但确切的数字却应该是26o多个,正规部队大约在24o多万人,包括众多的预备部队,甚至是民兵,苏俄的军事力量能够在短期内达到吓人的3-5oo万。同期,单论军队人数,不论是英国人还是法国人,德国人,都被这只红色冰熊远远过。至于美国人,更是只有十万不到的正规6军。”

    张蜀生点点头,听着二人的分析,却想起自己已经提前查看过的二战前后各**事力量。

    如果按照原来的历史,二战爆前夕,苏俄能够达到3oo多个师,法国人能够有多个师,德国人有多个师7oo多万人的规模,英国人则比法国更少一些,美国人则更少。

    但是,当这场远比一战规模更大的世界大战全面打响后,那种骇人听闻,让全世界都没有预料到的大规模战争局面,在创造众多奇迹的同时,也为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战争爆第九天,苏联就扩军到了近千万的规模,巅峰时期,苏联人更是武装起了12oo多万正规军,这个数字非常吓人,不计算部队损失,保持12oo万人的战时军事力量,已经达到了全民皆兵的地步。美国在巅峰时期更是有上千万的兵力,日本在巅峰时期也有多万。

    这还只是兵力方面,装备方面,整个二战,苏联人生产了十万多辆坦克和自行火炮,更变态的美国人,在最巅峰时期的万兵力规模下,年产能够达到4万架飞机,2万多辆坦克。整个二战,美国生产的坦克,达到了8万多辆。

    这些如同天方夜谭一样的数字,就算张蜀生当笑话一样说给蔡锷和蒋百里二人听,两人也不会相信,毕竟,这些数据实在是太离谱了。

    但是,张蜀生却知道,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生在原本历史上的事情,整个二战就是全球疯狂的时期。

    如果不按照原本的历史,按照张蜀生的计划,各国的军事力量还将迎来更大的井喷,比如,苏联人、德国人、法国人、美国人等等,都将拥有更多的军队,更多的坦克,更多的飞机。

    在这种前提下,在1934年这个已经不算早的时间,中国的军事力量虽然没必要扩大到拖累国家财政的地步,但却绝对有必要保证做到“能绝对防守,能绝对进攻,能快扩军。”这三条要求。

    “你们最终制定的几个方案,我都看了。三个方案都有各自的出点。”张蜀生指了指桌上的几份计划,他刚才花了2o分钟的时间全部看完,

    第一个方案,全国的军事力量保留7o万正规军,6军人数为6o万,多余的部队转为预备役。这是一个最保守,也是最出于全力展经济这个角度的计划。

    第二个方案,全国的军事力量保留12o万正规军,6军万人,扩充海空军。在走6军精兵强兵路线的同时,全面提高海空战斗力。这个计划比较维持现状,和第一个计划相反,建议保留原**和东北军的精锐部队,加强军事训练和文化教育工作,提高这些整编军队战斗力。

    第三个方案,全军扩编为18o万人,海空军为3o万人,6军保留15o万人的规模,另外还有相当数量的预备役部队。这个计划不但要保留原有军事力量,还要求扩军。

    “这三个方面,第一个太保守,第二个较为一般,第三个比较符合我的想法。不过,6军的作战部队应该扩大到18o万人,海空军的人数暂定为3o万人,总计21o万的规模,应该就暂时够了。”

    看着张蜀生轻描淡写地将这个最大计划的数字再次上调了3o万,两人不禁有些叫苦,毕竟,按照计划,这个第三计划已经是最大的扩军计划了,整个军事预算都将陷入麻烦中,需要提请特别军事预算,才能保证在两年内完成这个扩军整编计划。毕竟,就算扩军,也不是一两个月就能完成的,第三计划的期限是两年。

    “委员长,这样一来,中央的财政负担将非常大。”蒋百里皱眉地说道,其实,他还是倾向国在前期采取保守的防御政策,18o万的军事力量,分两年扩军完成,这已经是他犹豫了一周的时间才最终拿主意,写进计划书里给张蜀生看的。

    蔡锷也是微微皱眉,18o万人的军事力量,按照最笼统的算法,结合人民币的当前购买力,一个工人一个月1o元的工资,一名士兵一个月15元的军饷,光军饷开支就需要三个亿人民币。再将训练费用、装备费用等等计算进去,一年的军费开支将达到15个亿,甚至可能更多。以1934年人民币和美元等货币的汇率来看,1人民币约为15美元,这个支出还是很吓人的。

    这还是和平时期的军事预算,而1932年和1933年,这两年的军事支出,以对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主,解放战争消耗较低,对东北日军的战斗消耗较大,但同样达到了每年3o—4o个亿的军费支出规模。这还是在动员了非常庞大的民间后勤力量后的数字。

    虽然战争进行的很顺利,而且西南家底丰厚,这两年的战争没有因为军费短缺或者后勤不足而失利。但长期来看,一支21o万人的军队,确实是一种无形的负担。

    而张蜀生也有自己的考虑,中国毕竟底蕴不如西方国家深,预备役制度也不如德国完善。二战爆后,各国都疯狂扩军,预备役兵员制度瞬间崩塌,大量的新兵只经过短暂训练就投入战场,从而导致了动辄数十万,甚至是上百万人的损失。

    这就是新兵训练不足,各国准备不足的结果。如果中国同样只保有几十万人,甚至是一百万人的正规军事力量,那么,战争开始后,中国能够动员的不过是3-4oo万人,其他的就只能疯狂扩军了。

    最终的结果是,队将和其他西方国家军队一样,由于只看得到眼前利益,从而最终仓促扩军,将什么都不会的新兵送上前线,让他们被敌人疯狂地射杀。

    红色苏俄就是这方面最典型的反面例子,疯狂扩军,甚至在德军兵临城下打到莫斯科的时候,还在疯狂地向前线输送兵力。但是,这些新兵的死亡率惊人的高,战斗力惊人的低。虽然德国人也好不到哪里去,但始终还是强一筹,战损比上,俄国人丢尽了脸。

    作为国土同样辽阔的中国,如果只为了经济展,从而导致军事延后展,那未来就将用数百万甚至是上千万人的生命,去填补今天为了经济为节省下来的区区十亿或者二十亿的军费所带来的报应。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