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中日谈判 下-《超级科技强国》
第(2/3)页
一名带着帽子的小屁骇,作势拦住其他的同学,气愤不已的指责道。
“李登辉,你不要仗着有〖日〗本老师就欺负我们,我爸爸说了,以后我们再也不用上该死的日文课了。”
一名12岁左右的孩子气得一把推开面前这个戴着帽子,活脱脱一副〖日〗本小孩打扮的李登辉。这个家伙平时就经常仗着〖日〗本老师,欺负同学,总拿自己当回事,仗着〖日〗本人,欺负同学。虽然只有12岁不到”但却是一个小鬼灵精。
“你们,你们不要乱说,小心我去告诉藤井老师。”李登辉脸一怒,想起在〖警〗察局做事的父亲平日教导自己的,要以〖日〗本人为尊,〖日〗本人在台湾是指导了台湾的经济发展,如果没有〖日〗本人,台湾连非洲都不如,孩子们上不起学,更吃不上饭。
“李登辉,你还不是仗着你老爸跟〖日〗本人做事。现在谁不知道,〖日〗本人战败了。”
虽然这些孩子只有11、12岁,但在如今,都比较早熟,尤其是一些坊间传闻已久的事情,学生们也从家长那里听到了。〖日〗本战败的消息,早在大陆特工和台湾地下活动人员的推动下,成了人尽皆知的事情。
“你,你们胡说……”
李登辉想反驳,想骂他们”甚至想打他们,但却不敢,因为,他发现,平时那些害怕自己的人,如今都变得气势汹汹。
他不许别人骂〖日〗本老师,更不许他们对〖日〗本不尊敬。在他的心目中,〖日〗本是一个开遍樱huā的神圣国度,自己不但要学习剑道、柔道”还是迟早要去〖日〗本留学的,怎么能容许这些人污蔑〖日〗本。
“我回去找父亲,他一定能说出一个让这些人心服口服的道理来。”在他看来,能够给〖日〗本人做事,让街坊四邻都吓得不行的父亲,是高大伟岸的。
回到家时,李登辉看到父亲李金龙正和许多人在屋子里说事情”矮小的自己推门进去”还吓了他们一跳。
“父亲,他们说我们学校以后不能学习日文了,呜呜……”
见人太多,李登辉也不敢多说,只是一句话就哭了起来。
啪!
李登辉的父亲李金龙”当场脸色就极其难看,一巴掌扇他脸上,怒斥道:“混账,谁让你听那些没家教的人乱说,台湾安全得很,日文课自然是要学的。”
李登辉被打了一巴掌,非但没有哭,反而因为父亲斩钉截铁的回答”破涕为笑,回去写日文功课了。
其实”11岁多点的他,并不太明白〖日〗本和〖中〗国有什么区别,他只知道,自己生长在台湾,对〖日〗本充满了向往,那里有自己向往的文化”向往的樱huā,向往的大学……
父亲是伟大的,既然父亲说了,那么就一定是对的”是那些同学骗人,自己明天就去告诉老师。
“李大哥,怎么办,现在连那些该死的小孩子都知道了。〖日〗本人究竟是怎么说的?”几个男子”都是一脸蛮狠样,带着黑色的〖日〗本式警察帽子”腰间鼓鼓的”还塞着木棍。
看来”这些人都是李金龙的同事,台北当地的日治机关下属的警察局警员。
“〖日〗本人的态度很晦暗不明,我早上去请示福田长官”他只是让我控制好治安。不要发生大的事情就行了。”李金龙摇摇头,有些气馁地说道”这些日子”民间传言越来越猖獗,昨天说〖日〗本人要投降了,今天说大陆要打过来了,明天可能又谣传大陆的军队已经上岸了。
作为〖日〗本人任命的警员组长,李金龙有自己的忐忑,平日里欺压同胞的事情做多了,钱没少拿”手上的人命更是不少,这要是真发生什么不可忍见的事情,自己这些人总归是要吃亏的。
“李大哥,这样不行啊。要是〖日〗本人真的投降了,我们怎么办。”
一丘之貉,往往所忧所虑也是一般的,这些警员,平日里仗〖日〗本人的势欺负〖中〗国同胞,如今却忧虑起来了。
“看来,只能演一场戏,逼〖日〗本人不要答应大陆的条件。”李金龙作为警员头子,鬼点子不是一般的多,很快就想到了一个办法,“我们只需要……”
1933年12月有日,在〖中〗国谈判团正式在谈判桌上提出要将收回台湾作为谈判条款之一时,整个台湾都沸腾了。
三十多年的奴化统治,根本无法消除成百上千万台湾人民的〖中〗国心,就算在〖日〗本人的刺刀和枪炮威胁下,台湾人民不但进行了多次的起义,还经常进行游行示威反抗。虽然这些友抗都遭到了驻台湾日军和伪军、伪〖警〗察的血腥〖镇〗压,但却犹如一个高压的锅,压强越大,越有爆炸的危险。
宝岛台湾暴然一直多灾多难,但一直都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华夏的神圣领土。
当大陆提出要收复台湾的消息从周国来副部长口中亲自得到证实时,整个台湾人民陷入了巨大的惊喜中。
39年”这是一个能让襁褓小儿变成中年人的时间。39年,这是一个能让青少年,变成白发老者的时间。39年”这是一个长到能让人将所有的爱国心转化成仇日情绪的时间。
在消息传来的时候,台湾人民举行了规模空前的游行示威行动”尤其是在台北,更是达到了十万人的巨大规模。
“〖日〗本人滚回去!”
“回归大陆!”
“惩治汉奸,反对奴化统治!!”
台北街头,近十万台湾群众手拿着各种各样的抗议标语,沿着主干道前进”一直来到了日伪〖警〗察局门前。
看到全副武装地〖中〗国人,却穿着日寇下发的警服,拿着警棍、手枪甚至是三八式步枪,气势汹汹地瞄准游行队伍时,游行的台湾人民顿时愤怒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