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孔颖达再次闭口不言,这是第二个他答不出来的问题。 “墨子讲,庶人、士、大夫、诸侯、三公、天子,组成一国之上下尊卑;荀子言,农农、士士、工工、商商;孟子书,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本王想问,农前士后,还是士前农后?士为何意?” 两个问题,孔颖达瞳孔中写满了震惊,因为他答不出来。 轻拿起一块搞点放入嘴中,李方晨一点都不着急,反而十分期待,他想知道孔颖达究竟是何想法。 这后几个问题,说白了都在讨论一件事情,士,究竟代表着什么? 而那第一个问题,却是发自内心的探寻,儒家独大,就真的好吗? 作为士中的一员,作为儒家的一员,这两个问题孔颖达根本无法作答。 违心而论,有违儒家本质,可若实话实说,他不能,也不敢。 李方晨最后问了一句,“先贤所言,就真的对吗?” 孔颖达明白了,就想之前秦王与百官所言,时代在变化,没有任何事物是一成不变的,他答不出并非是因为自己学识浅薄,而是这本来就是一个矛盾之处。 董仲舒无错,汉武帝也无错,那时的汉朝需要如此! 士和农,哪个在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都是大唐的一部分,密不可分。 他们都扮演着各自所需要的角色,去完成在以某一阶段他们该做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我们现在该做什么? 难道继续以后来者的身份,去评判前人的所做所为吗? 是非功过留给后人评说,眼下更重要的是,抛去对于先人所授知识的束缚,从而更进一步! 孔颖达忍不住叹道“殿下大智慧,孔某不如,不如啊!” 李方晨却大笑起来,对孔颖达道“本王要变革大唐,为后世打下一个坚不可摧的基础!孔颖达!你可愿助本王一臂之力?” 孔颖达拜身道“愿与殿下同往!”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