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 国庆-《我大哥叫朱重八》


    第(2/3)页

    “我会让傅友得的副将驻扎在那边,配合你!”朱五站起身,笑着走到杨宪身前,把他扶起来,拉着他的手说道,“好好干,但是也要爱惜身体。你还不到四十,就有白头发了。

    “臣.....”士为知己死,杨宪泣不成声。

    “我才二十多岁,咱们君臣起码还要再相处四十年,才算有始有终,保重身体!”

    “殿下!”杨宪哭出声音。

    “别哭!男儿有泪不轻弹!”朱五拍拍杨宪的手,“你这个伯爵的帽子,我给你留三代,你是伯爵,你儿子是子爵,到了你孙子就是男爵。”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杨宪大声说道。

    群臣看向二人的目光都变了,大多眼光热烈。

    谁不想要爵位传家呢?谁不想名留青史呢?谁不想作为一代名臣呢?

    汉王从未对文臣有过如此礼遇,更没有如此的殊荣对待过。

    看来汉王真是认识到文臣的作用,许多臣子的心头一片火热。

    而李善长刘伯温等人心中稍微思量,就知道原因了。

    除了杨宪确实有功之外,现在汉王的心思也更多的放在了内政之上。

    大汉在南方已无敌手,在率兵北上之前,汉王要发展民生,继续力量。

    “好啦!好啦!”朱五笑着坐下,“四十多岁的人了,说哭就哭,传出去脸都丢尽了!”

    群臣都善意的笑了起来。

    “这个事说完了,还有下个事,就是学部的事!”朱五开口道,“不但是学部,国子监我给你们建起来,学生们如何?要知道,咱们大汉现在可真是缺官呀!”

    “回主公!”刘伯温开口了,他现在看起来比以前清瘦了一些,“臣的好友宋濂,章溢等人不日到京,为国子监讲读学士!”

    话音落下,江浙出身的官员们心头大震。宋濂等人是江浙士人的领袖,他们入朝,则朝中再不是淮人一家独大。

    “臣管着学部,去年十月开始,学部在京城,扬州,淮安,江浙一带,新建地方县学府学三百余处,现有生员四万多人。”

    席老头忽然插嘴,“用的是我编的教材!”

    言语之中老头满是得意,但是朱五有些纳闷,刘伯温这种把孔夫子当祖宗的人,怎么会用席老头那些在他眼里属于奇淫技巧的东西。

    不过随即想想也就释然,大概席老头会说,你要不用老子的教材,老子杀你全家这种让人毛骨悚然的话。

    “为什么光是江南之地?淮地,赣地,为什么不建?”朱五问。

    “缺先生!”刘伯温说道,“事有轻重缓急,淮地赣地本就文风不盛,缺少教书先生。就拿赣州来说,一个州才十个生员秀才,衙门都不够分,哪有余下的教书呢?”

    “这事我知道!”朱五敲着桌子,“传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