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零七 卖豆腐的女人-《我大哥叫朱重八》
            
            
            
                
    第(1/3)页
    为看雪花开兄弟加更一章。
    感谢一直以来的默默的支持。
    ~~~
    毛骧和刘东家,肃立在刘家老祖宗的门外,许久之后席应真才背着手,微笑着从里面出来。
    “爷!咋样?”毛骧关切地问。
    “没事!”席老头笑笑,“拿好东西,咱们走!”说着,对一边的刘东家说道,“你也一把岁数了,啥能说啥不能说心里个谱,道爷教给你家提炼那味药材的方法,感泄漏半个字........“
    ”小人不敢!“刘东家连忙跪下,”小人几个胆子敢泄漏真人的秘方!”
    “敢不敢你看着办,老道这人喜欢把话说在头前!”席老头看了刘家老祖的房间一眼,“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以后这味顺气丹,你家老祖给道爷配置。你家要是有什么难处,自可以找我,该帮忙地,道爷一定帮!”
    刘东家大喜,有了这话,他刘家就等于身后站了一座大神。甚至瞬间,刘东家已经在畅想,刘家在南京药行种,独占鳌头的景象了。
    出了刘家药铺,正好是晌午时分,南京的街市十分热闹。
    熙熙攘攘的人群,热闹的茶楼饭庄,各种商物铺子,还有街边许多冒着蒸汽的小吃摊子。
    “偷得浮生半日闲!”席老头也没骑驴,溜溜达达的走着,对毛骧说道,“既然出来了,咱爷俩中午在外面吃!”
    “好嘞!”毛骧笑道,“爷,想吃啥!”
    跟着席老头吃喝自然是不缺,甚至比寻常人家的少爷还要好。但每日都紧绷着,少了几分少年的乐趣,听席应真说要在外面吃饭,毛骧心里十分高兴。
    “大馆子没意思!”席老头笑道,“那边一溜摊子,咱爷俩过去,想吃啥就吃啥!”
    “好嘞!”
    于是,老头带着毛骧,就像真正的爷孙一样,随着人流走到一溜小摊上。
    卖鸭血汤的,小笼包的,各种蒸糕,煮面条的。羊肉汤,糯米饭,豆腐花,应有尽有。
    “老爷子,您吃点啥?”
    刚走过去,一个三十出头干净的妇人,就在边上伸手招呼。妇人一张口,竟然是熟悉的淮西口音。
    “俺这有现磨的豆腐脑,咸甜都中,您老带孙儿尝尝!”
    席应真也用淮西话笑道,“中,就尝尝!”
    “哎呀,还是老乡!”妇人把摊子上的矮桌矮凳子仔细的擦擦,转身在摊子上忙活,“俺是濠州人,您老是淮西哪地?”
    “俺也是濠州人!”席老头笑道,“以前俺的道观,就在濠州城西边!”
    妇人极为利索,三两下两碗热腾腾的豆腐脑就端了上来,白色的豆腐脑装在白色的大碗里,看着特别干净。
    “咦,俺娘家就在城西住,可真是老乡!”妇人在边上笑道,带着淮西女子的爽朗,“老爷子,这两碗豆腐脑,俺不要您钱,送您和小孙子喝!”
    席老头一辈子没白要过人任何东西,此刻却笑道,“中,那俺爷俩就不客气了!”
    嘴上说着,拿起勺子舀了下进嘴,顿时满嘴都香。他这辈子四海为家,待得最长的地方还是濠州。
    一碗豆腐脑,竟然隐隐吃出家乡味,吃出年轻时的味道。
    再看身边这市井百态,三五成群的后生,带着孩子的汉子,领着晚辈的老头,心里分外舒爽的同时,又隐隐有些伤感。
    “哎,怪不得以前人常说,人老就念旧!”席老头慢慢吃着豆腐脑,心道。
    “好吃吧!”妇人在摊子上忙活着,笑着说道,“这是咱淮西的做法,比南京这边味重!”
    “你这生意咋样?”席老头笑问。
    “挺好!”妇人捋下头发,手上不停,“南京城里咱们淮西人多,尤其是军营里地爷们,不挡当差的时候,都喜欢来俺这吃上两碗!”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