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酸涩-《蜀锦人家》


    第(2/3)页

    看守染坊大门的士兵见到他,纷纷弯腰行礼。

    晟丰泽下了马,小心地抱她下来:“回去吧。”

    季英英又是一福,慢慢走进染坊。听到消息的胥吏和卓嬷嬷迎了出来,阿金上前扶住了她。

    “人完好无损地交给你们了。她擅长染丝配色。人尽其用,方不辜负国主的期望。”晟丰泽一本正经地训斥管理染坊的胥吏。目光从卓嬷嬷脸上扫过,彩色的裙摆闪了闪,从视线中消失无踪。

    “王爷放心。这里每一个匠工都是宝贵的财富。下官会小心照看。”胥吏简直不敢直视晟丰泽的脸。夺鞭踹人,连句话都不说,他都吓得给跪了。事后背着人扇了自己好几个嘴巴,恨自己笨。怎么就看不出卓嬷嬷对杨季氏的维护之意呢?卓嬷嬷是白涯宫里出来的。她维护杨季氏,自然是王爷的意思。这哪里是惹怒王爷要责罚的女人,他娘的就是尊菩萨,得供起来。

    听到马蹄响,胥吏小心地抬起头,晟丰泽已经走远了。他长长地吁了口气,直起了腰。看到卓嬷嬷仍在目送白王殿下,他堆起了满脸的笑:“嬷嬷,杨季氏既然手艺了得。是不是给她安排好一点的房间,让她单独配染料?”

    卓嬷嬷微笑道:“国主兴兵攻唐,掳来唐人匠工是为了让南诏的锦业兴盛发达。这样的人才自然是要优待的。老身已经将她安置到近水居了。”

    染坊临河,官员们住的地方就在河边,是单独的石头院落。白天阳光强烈,入了冬,气温在夜里骤降,甚至要升火盆御寒。比起普通染工住的竹棚木屋,强了不止十倍。

    胥吏连连点头:“嬷嬷办事牢靠,本官放心。”

    卓嬷嬷朝他弯腰行了礼,带着下属回了染坊。

    房间干净宽大,阿金安静地侍立在侧。季英英眯着眼睛望着窗外灿烂的阳光。时间给出的机会需要安静地等待。不做点什么,她会被这种静处逼得发疯。她想起了白涯宫里那些色彩极为鲜明的锦,吩咐阿金道:“取一些南诏本地织锦的丝线来。”

    听到她要研究染好色的线,阿金眼中迸发出一股神采:“奴婢这就去。”

    看得出南诏人是真心希望能得到大唐织锦技艺。如果不是这场战争,季英英也许不会吝啬。因为战争,因为恨。她没办法为南诏人出力。不过,借鉴学习南诏的染色工艺,却是个好机会。

    宽敞的房间渐渐被讨来的染料与丝线布料摆满。南诏山林中特有的植物染出了大唐所没有缤纷色彩。季英英乐在其中,不再苦苦望着太阳的日影月亮的圆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