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唐隐在这里待了已经有五天了,一直关注着地下工程的进度。 “小云,现在地下工程进行的如何了?” 此时小云手上忙着一些实验,听到唐隐的问话,头也不抬。 最近因为有了足够广阔安全的地方,一些要求不高的实验,小云就迫不及待的先做了起来,一方面更准确的认知材料的特性,一方面验证小云的研究。 书面上写的知识,终究还要亲手验证才能懂的更多。 实验时,或许就会有新思路,创新发现。 小云的研究效率比人高了不知多少,一个想法可以先通过模拟在计算机中实验一遍,没有问题再拿到现实中来实验。 可惜类似创造和研究这样的事情,只有小云能够做。 唐隐也试图让强级人工智能去做研发,可他们的表现很糟糕。 研发需要不断的创新,刷新认知。 这方面他们取得的进度几乎为零,连普通人都不如。 唐隐不得不打消了依靠大量强级人工智能,爆科技的想法。 他们本质上依然是忠实执行命令的机器。 不过如果让强级人工智能,辅助普通人来做研发呢? 小云没有搭理唐隐,不代表没有反应,阿诺从旁边拿过笔记本,给唐隐查看,充当着移动办公桌。 屏幕上,是地下工程的实时进度模型。 现在已经钻到了九百米深,今天应该就能突破一千米的目标位置。 地下,探照灯将黑暗的地下照的通亮。 宽达十米的作业空间,十个特殊的机器人穿着特殊的防水服,架着小云特别设计的岩石碎裂机,站在满是泥浆的地上,将地上坚硬的岩石一下一下的凿开,一次就能凿开半米深。 开凿期间,地下水不断的渗出来,就没有断过。被水泵抽走,维持着浅浅一层的状态。 除了开凿机器人外,还有专门负责运输碎石的机器人,将打碎的石头装到运输工具车里。 机器人电池快用完时,就会有新的机器人接替他们,二十四小时不停作业。 没让唐隐等太长时间,几个小时后,机器人就打到了预定位置。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