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当然,他来现场看火箭发射,也是对航天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妹妹赵兰和妹夫包国华没来,他们两个平时的工作都忙得很,更别说现在了。 每一次火箭发射的时候,就是他们俩最忙的时候。 “爸爸,那就是火箭吗?好大啊,怎么这么大呀?” 小宝清脆奶萌的声音响了起来。 “爸爸,火箭是不是一百多米高?” 大宝紧随其后问道。 赵默笑了笑,回答他俩道:“火箭里面有装了很多东西,有飞船、燃料、助推剂等等,所以要这么大这么高。至于具体有多高,等你们长大了学习了,你们可以自己算一下。” 大宝和小宝似懂非懂的“哦”了一声,然后继续问东问西起来。 老爸赵卫国不是第一次现场看火箭发射了,当年赵默飞天那一次,赵卫国可是去现场送行了的。饶是如此,此时再见到,也是依然一脸的震撼神情。 他一边听着大宝小宝欢快的说笑声,一边感叹道:“隔三差五的就发射火箭上天,我们果然是比以前强大太多了,是真的强起来了!” 胡英是第一次见,虽然她并不关注这些,她只在乎她一家子的生活,但听着赵卫国的话也是一脸感慨的说道:“是啊,我小时候四五岁的时候,国家发射的那颗东方一号卫星上天,我爸妈还有村里的、公社的,都高兴得要死,又蹦又跳的。” 赵卫国很是怀念的说了句:“是啊,东方一号~” 赵默回头看了一眼爸妈,忽然怔住了。 东方一号卫星是1970年发射的,距今已经47年了。 爸妈是65/66这两年生人,1970年的时候正是五六岁的年纪,和大宝、小宝一样大,无忧无虑的时候。 但是,打记事起,爸妈就一直是爸妈,是中年人,而且他越长大,爸妈就越老,在他两辈子的记忆里,脑子里似乎都没有想过,爸妈其实也年轻过、其实也小过。 他当然看到过类似的“爸妈曾经也年轻过”、“让你们看看当年的叔叔婶婶是多么的惊艳”之类的短视频,但“小过”是另外一种不同的概念。 直到现在,他才忽然认识到这个问题。 一时之间,他的心中涌动着一股莫名的感觉,难以言喻。 自己对于爸妈的过往都不了解! 但人啊,就是这样,从来都是在乎自己,在乎自己的子女,对于父母则没有考虑那么多。对于父母能够考虑到的,也就是尊金爱护和赡养了。 正想着时,杨婵在一旁笑问道:“妈您还记得东方一号呀?” 胡英笑着回答道:“怎么不记得?当然记得了,那时我和小宝的年纪差不多大,已经懂事了,在家里都会煮饭了,还要出去割稻子割草。” 杨婵听得啧啧称奇:“您这么厉害啊~” 听着这种称赞,胡英有些不好意思了起来,说道:“这算什么厉害啊,大家都这样。那个时候要上公分,家里的每个人都要干活,不然就没吃。不像现在,大家都有吃有穿,还要吃得好穿得好,人也不用怎么干活了……” 说着说着,又是一番感慨。 杨婵微笑的倾听着,等婆婆说完,和赵默对视了一眼时,两人会心一笑。 他们的感慨是很多的,和他们同龄的年轻人的感慨更多,网络上的“躺平”、“内卷”、“累”、“压力”等等,无不述说着他们这一代人的感慨和不满足。 但是,老一辈的感慨其实更多,因为老一辈是从更加艰苦的时代走过来的。 当年的贫穷、灾害、物资的匮乏……等等,一穷二白这个成语不是形容词,而是事实的描写。年轻人至少还没饿过肚子,但老一辈饿肚子是常态,吃饱饭才是稀罕事。 但走到如今,一切都变了,吃穿住行样样都有了,冰箱彩电大沙发汽车都成了标配了,绿皮火车变高铁、航母下水、火箭频繁上天……等等等等,已经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