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高原冻土修路困难,可总还是有些办法,路程上也比从西域绕近一些。 从西域沙漠修路,至少以新汉目前的技术,是不可能的。 流动的沙丘加上根本无法稳固的路基,基本屏蔽了传统的修路方式。 在现有情况下,从高原出昆仑山向西,不算什么好选择。 高海拔别说是人了,就是汽车都会因为缺氧动力下降,修路困难,物资运输困难,部分地区地形险峻,开山的成本高昂,而且非常危险。 可即便如此,出喀喇昆仑山口进入克什米尔,已经是新汉的最优选择了。 打通了这里,进入克什米尔,再往西,便再没有什么阻碍。 而且克什米尔谷地水源充沛,土壤肥沃,海拔也不算高,极其适合作为新汉西进的重要桥头堡。 克什米尔东部的部分地区现在属于高原治下,现在的问题,是要从物理层面,打通这里。 “十二支队伍,最少的一队人人数三百,最多的有两千多。” “为了修路,一万多人在这里干了三年。” “这还只是在这里施工的,为了保障这一万多人在这里的生活,负责后勤供应的人就有好几万。” “而提供修路的设备,物资的工厂有几十个,涉及的工人几十万!” “新城工程大学各个专业给我们提供技术支持,甚至那些道士都来了,一些普通人上不去的地方,他们上,有什么意外了,也是他们冲前面。” 说话的,是一位皮肤黢黑的中年人。 他是负责在高原修路的施工队中,位置最靠前的一队负责人。 而站在他面前的,则是一位来自工程大学的毕业生。 “我明白,高原修路对新汉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不论多困难,都要上!” 刚刚毕业的学生意气风发,即便高原艰苦的环境,也没磨灭他的热情。 负责人拍了拍他的肩膀。 “呵呵,精神不错。” “不过在这里呆久了,因为太苦了抹眼泪也是正常的。” “到时候,你就是哭爹喊娘也没关系,但哭完了,可决不能退缩!” 学生笑了笑。 “绝对不会的!” 负责人也笑了,指了指自己。 “上高原之前,我比你白。” 说着负责人指了指自己黑的发紫的皮肤。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