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另外一种情况恰恰是相反的,有学生极其聪慧或者说家里有渊学的,大学三年的课程两年就学完了,研究生学院两年的课程一年就学完且通过论文答辩的。 对于大学的,不允许提前毕业,按部就班的走,该上课上课,该实践实践,觉得时间太多,那就兼修一门或者多看看书等等, 这个时间段是积累知识的时候,早一年晚一年的没多大的关系。 但研究生学院的学生若是能提前完成,只要完成了答辩就能毕业了,但也只能提前一年。既然研究能力这么强,那就早出来进入研究院发挥自己的才能。” 崇祯将毕业证的事儿给讲了一遍,只是发放了毕业证书。 至于后世的学位证书、肄业证书等等都一边玩去,什么毕业证书代表学习过程,学位证书代表学习质量的这种说法简直在他这里不成立。 大学结业考试,六十分、七十分、八十分、九十分……都算是合格吧,发不发学位证书? 你用平均分来衡量,那肯定是有一部分人拿不到学位证书的。 现在这种条件下,免费义务教育还不好好学习,连最基本的及格分六十分都考不到,那就滚蛋。 至于说上学期间触犯校规校纪、考试舞弊、甚至是大明律法,只要没没有直接开除,那就有考试的权利,和他考不考的过是两回事儿。 犯得错是放在档案中的,上学时犯的错和以后工作了也没有必然的联系。 最搞笑的是有学校将学位证书和外语强制绑定在一起,外语不达标甭管其它科目多优秀都拿不到学位证书,简直是离了大谱了。 当然这与后世的世界格局和高端技术是有关系的,一些技术都是外语为主,不学外语就看不懂论文,但那不是研究生该干的事儿吗?和本科的学位证书有啥关系? 想搞研究的那肯定得继续往上读,将外语定为入门考试必考之一就行了,想学的自己就努力了,肯定能考过,咋看与学位挂钩都是扯淡的事儿。 还有毕业论文的事儿,这就更扯淡了,后世有人说大学论文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都是学术垃圾,为了写而写,无法转化成生产力。 后世知识爆炸的时代都是如此,你还指望一个这个时代学了三年专业课的学生能写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