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1章 最大优势,人在宝山不自知-《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第(2/3)页

    科学研究授予的官职和行政官职是两个体系,非公干的事情地方搭理你那是他们懂礼数会做人,不搭理你也没办法,难不成还能插手地方的事务,搞一下地方官员?

    若是真出现这种,那这种人也可以直接踢出去了。”

    “刘尚书,话是这么说,但该给的还是要给的,他们用不用是他们的事儿,我们给不给是我们的事儿,不能因为他们不用就不给!”

    “那是自然!”

    ……

    “好了!”

    崇祯轻声说了一句,待众人安静了下来之后,才继续道:“讨论完了争议之后我们回归到之前的话题,国工院的研究院在哪里?

    他们可以是在商号开设的研究院中,担任研究院的带头人;

    可以是在以后各个专业型大学任教,专业性也会配备研究场所;

    可以是朝廷在地方开设的工坊、矿区等等国有的带有研究场所的地方;

    也可以是国科院下属的研究院中担任工程分支方向的负责人;

    国科院下属的研究院不一定都是国科院的研究人员,国工院的也行,因为两者要相互配合。

    朕这么说,诸位明白了吗?”

    “臣等明白!”

    众人再次齐齐躬身回应。

    崇祯抬了抬手:“朕刚刚说了,国工院的性质是智囊团、战略咨询、国家的顾问,靠的是他们个人的智慧而非团体,但是不是所有的人员都能为国家提供咨询意见,

    他们必须是他们所在的那个领域最为顶尖、杰出的人,他们研究的成果影响着世界的发展,他们的智慧才是朝廷咨询的底气所在。

    研究人员可能是国科院和国工院的人,但不是里面是所有人都能为朝廷提供咨询。

    那么问题来了,最顶尖、杰出的人才是怎么确定的,总要有一个标准吧!
    第(2/3)页